建議/提案提出者: | 區工商聯、區政協提案委 | 建議/提案號: | 001 | |
標題: | 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環境,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 |||
建議/提案內容: |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將為我區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產業腹地提供重要支撐。 |
|||
承辦單位: | 主辦: | 區發改委 | 協辦: | |
答復日期: | 2019-06-24 | |||
答復內容: | 區工商聯、區政協提案委: 你們提出的《關于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的提案收悉,所提建議很有見地,對我們今后開展工作很有幫助和指導作用。對此,我們非常重視,現結合各協辦單位意見,答復如下: 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年底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要不斷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發展環境,讓民營經濟創造活力充分迸發。民營經濟是我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創業創新的主體力量、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社會財富的主要來源。2018年底,全區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總數超10萬戶,年均增長超20%,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超60%,稅收比重超70%,民間投資比重超80%,吸納就業人口比例超90%。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民營企業發展,積極采取政策措施,在政策扶持、減稅降費、創新培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激發了民營經濟的和諧與健康發展。 一是強化政策扶持。先后制定了10多項與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相關的政策文件,初步形成支持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轉型、科技創新、人才開發、新興產業創業投資等產業扶持政策體系,今年出臺了通州區《關于落實省、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的行動方案》,即將出臺《通州區關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2018年,區財政積極落實各項政策,全年兌付各類扶持資金3億元,向上爭取企業扶持資金1.2億元,扶持企業417家。 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編制并完善了權力事項清單,大力推進“不見面審批”改革,持續推動網上辦、集中批、聯合審、聯合評、模擬批、代辦制。實現證照辦理“3550”目標,精簡辦事流程、下沉業務層級、集中辦理窗口。通過“放管服改革”,企業注冊登記時間由9個工作日縮減到3個工作日,一般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時間由254個工作日縮減到45個工作日,連續兩年獲全省創業創新環境評價工作第2名。 三是嚴格落實減稅降費。2018年全區企業享受各項稅收優惠減免40.13億元,其中落實民營企業稅收優惠24.34億,占比達60.65%,51戶民營企業實行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1.22億元,5273戶民營企業因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減稅8555.8萬元。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取消、停征和免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的各項優惠政策,進一步降低企業運行成本。 四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搭建信貸平臺,設立信貸資金風險池、擔保類基金,初步建立了引入金融資本共同扶持企業轉型發展的新模式,設立貸款補償基金20500萬元,向區內15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累計貸款近133713萬元;設立擔保基金23300萬元,累計為120多家企業提供擔保10億元。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積極探索“三權”抵押貸款產品,推廣應收帳款質押平臺運用;指導金融機構推進授信審批體制改革,努力在在營銷前端、管理維護后端做加法,在審批中端做減法,推動建立啞鈴型信貸機制,實行分級審批、限時審結,節省辦貸時間。 五是加強創新企業培育。深入實施創新發展驅動戰略,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打造區域創新“心臟”和“引擎”,截至2018年末,引導企業實施各類人才及科技計劃項目200多項。積極推進省專精特新產品和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2018年新增隱形冠軍企業2家(海星電子、四方冷鏈),實現零的突破。2018年末科技型中小企業超350家,全區民營高新技術企業199家,高企數為全市第一。 六是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始終把人才優先發展擺在核心位置,進一步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聚力打造涵蓋政策支持、平臺支撐、引育并重、服務配套“四位一體”的產業人才生態圈,人才區域競爭力明顯增強。目前,全區共落戶人才項目381個,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676名,其中海外院士、國家杰青等頂尖人才66名,入選省“雙創計劃”85名、市“江海英才計劃”130名,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證。 七是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我區明確了“堅苦自立、創新致遠”的通州企業家精神,近幾年在營造企業家爭先創優氛圍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袁洪兵、劉佳炎、耿裕華獲評南通市2016年度“三名”企業家,黃杰獲評2017年度南通市“三名”企業家,昝圣達、陳健分別獲2016、2018年度“十大通商人物”稱號,張華、柳敦雷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制造業技術創新帶頭人,耿裕華、陳衛東、昝圣達、黃杰、陳永兵獲評改革開放40年南通優秀民營企業家稱號。針對我區不少民營企業面臨的新老交替、代際傳承問題,自2015年起連續4年組織年輕一代企業家赴井岡山、瑞金舉辦專題培訓班,目前已經連續舉辦4期。全區45周歲以下年輕企業家參加培訓的覆蓋面已經超過75%。 盡管我區民營經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一些企業依然面臨諸多發展瓶頸,下一步,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區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將著重優化營商環境,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優化政策扶持,學習貫徹省《聚焦企業關切大力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150項任務清單,認真落實各項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抓緊研究出臺《通州區關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并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拓展宣傳渠道,讓企業盡快了解新的惠企扶持。優化政務服務,圍繞“不見面審批”改革目標,全力打造好“一張網”,努力實現政務服務“不見面”,打造便利、公平的政務服務環境。優化企業家培養,大力弘揚“堅苦自立,創新致遠”的通州企業家精神,加強企業家隊伍培養,從優秀企業家、中青年企業家、企業家后備人才三個層面,梯次培養各類創新創業人才,采取政策激勵、高端培訓、重點扶持等措施,不斷提高企業家的創業創新、資本運作等能力,努力培育一支精通現代管理、勇于開拓創新的企業家隊伍。 二是進一步引導創新轉型。科學產業規劃,圍繞“提升城鄉發展水平、優化城鄉空間結構、增強城鄉建設品質”的目標,創新規劃思路、轉變規劃理念,充分考慮地區發展現狀和優劣勢,結合機場、火車站、高速、鐵路、城際軌道等重大基礎設施,加強產業發展研究,明確適宜地區發展的產業發展方向、定位和功能布局,加大精準招商力度,著力引進和升級一批產業關聯度大、聚集度高、帶動作用強的重大項目。加快創新引領,實施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計劃,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培育一批聚焦主業、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專注于細分市場的“隱形冠軍”和“小巨人”企業,促進這些企業逐步壯大成長為單項冠軍企業,助力我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轉型發展,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鼓勵企業設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企業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優化人才招引,鼓勵民營企業主動引才,牽頭組織“產業人才大調研”活動,宣傳發展政策,摸清企業需求,支持企業培育和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組織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抱團攬才,參與江海英才創業周、廣交會、深交會等大型集會;做好人才引進后續保障,加快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在住房、醫療、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更多優惠政策和定制服務,進一步增強對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三是進一步加大金融扶持。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深入開展企業金融服務“家家到”、政銀企對接“鎮鎮行”,力求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需求和銀行信貸投放供需信息不對稱問題,引導促進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的政策傾斜。完善監管考評,把各銀行支持民營企業的放貸業績作為對各銀行年度考評獎勵主要指標之一,督促各銀行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深入推動金融機構產品創新,推出科創貸、信用貸、循環貸、退稅貸、無還本續貸、農保貸以及貸款信用保險、出口信用保險、知識產權質押貸等金融產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推動民營企業轉型發展。提供轉貸過橋服務,成立由政府引導、企業資金參與的中小企業應急轉貸基金,為區內企業轉貸服務。 四是進一步落實減稅降費紅利。全面落實減稅優惠,貫徹依法征稅原則,堅決落實國務院減稅降費政策,依法依規執行好“小升規”、“個轉企”、企業辦理不動產更名時免征契稅、小微企業免征增值稅、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等主要惠及民營企業的優惠政策,確保民營企業應享盡享。增加財政有效投入,通過向上爭取和區級同步安排等措施籌集財政資金,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研究降低社保費率方案,確保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確保企業社保繳費實際負擔有實質性下降,在社保費征管機制改革過程中,確保繳費方式穩定。繼續清理涉企收費,定期清理涉企收費目錄,及時公布收費清單,嚴格執行日常驗收考核制度,強化收費事中事后管理,堅持保本微利等原則,規范中介服務收費。 五是進一步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建立民營企業掛鉤聯系機制,建立常態化聯系制度,鼓勵干部與企業家交朋友,堅守紀律底線,自覺做到清而有為、親而有戒,引導民營企業聚精會神辦企業、遵紀守法搞經營、潔身自好走正道。建立長效服務機制,設立民營企業服務中心,定向發布信息,定點開展服務,牽頭相關部門建立長期聯絡制度,為民營企業提供各類政策咨詢、服務,對企業實行分類分層次建檔立卡,根據企業的類型、條件和需求,定期了解情況,凡是民營企業的發展需求,各相關部門要專人負責,即時服務;凡是民營經濟發展中遇到的重大突出問題,掛鉤聯系領導要主動協調,跟蹤服務。完善監督機制,建立社會監督,網絡監督,人大、政協、紀檢、新聞媒體等監督網絡,形成全區統一的投訴、舉報平臺,開通投訴熱線,接受訴求表達,分級分類處理和答復。 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南通市通州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9年6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