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提案提出者: | ;科協界; | 建議/提案號: | 005 | |
標題: | 提升公眾科學素質 促進大眾創業創新 | |||
建議/提案內容: |
一、公眾科學素質事關基本現代化建設
1.公眾科學素質指標是基本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十三五”期間,將是我區全面建成小康,開啟基本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社會的現代化,離不開人的現代化。2013年5月,省委、省政府《關于貫徹落實蘇南基本現代化示范區規劃的實施意見》將居民科學素質指標納入蘇南基本現代化示范區建設指標監測體系,到2020年,居民科學素質指標達到12%。2015年我國公眾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首達6.2%,比2010年提高了近90%,江蘇省的公眾科學素質達標率為8.25%,首次躍居全國省份第一,南通達到8.5%,明顯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但與全國前三位的滬(18.71%)、京(17.56%)和津(12.00%)存在巨大落差。
2.提升公眾科學素質是實現“五大發展”的重要前提。樹立和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離不開對全民開展科學教育和科學普及。去年召開的以科學素質為主題的國際研討會指出,亞洲國家需要提升公民科學素養,來緩解人口膨脹、公眾健康、能源短缺、氣候變化、災難頻發等一系列迫在眉睫的問題。目前,80%的安全事故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我區近年來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中,60%以上的都存在單位不組織安全生產培訓教育,職工缺乏最基本的科學安全常識,不掌握、不按照安全規范操作,冒險蠻干,引發事故,令人觸目驚心。
3.提升公眾科學素質是創業創新的根本動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核心是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關鍵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基礎是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一方面,只有公眾科學素質的全面提升,才能有效支撐創新型科技人才資源的產出;另一方面,創業創新不僅需要一支領軍人才,更需要一大批熟練的技術工人、產業大軍,目前普遍出現的招工難、就業難這對看似矛盾的問題,其關鍵還在于適合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存在脫節和不足,因此,技工隊伍的培養,在職人員再教育,就成為當務之急。
4.提升公眾科學素質是提高生活質量的基本條件。根據監測,江蘇城市2/5、農村1/4的成人超重肥胖。據我區疾控部門前幾年調查,慢性病患病率高達55.59%,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高血壓(21.71%)、頸椎病(5.30%)、糖尿病(5.13%);癌癥死亡率占總死亡人群的30%以上。這些都與不科學的生活方式直接相關,家庭和社會為此付出的代價不可估量。在當今信息網絡時代,各種偽科學呈出不窮,各種詐騙也花樣翻新,對利用電話、網絡、微信等手法施展的騙術不少人無法識破,屢屢有人受騙上當。
二、通州公眾科學素質工作主要難點
1.工作取向失偏。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公眾科學素質顯得越發重要。但實際工作中,這項工作是軟任務,沒指標,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因此,整體工作存在嚴重不平衡性,還沒有真正提上議事日程。在落實《科普法》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方面,相關政策法規、保障措施有待加強,指導和監督工作機制有待完善
2.資源分散低效。客觀上,許多職能部門承擔著相應的科學教育、培訓和普及職能,從體制、機制上形成了資源分散的情況。在陣地、設施、人員、經費等方面,存在條線條塊分割、功能相對單一的現象,這不僅帶來資源閑置,也形不成整體效應、規模效應。
3.重大場館缺失。科技館、博物館等重大公共設施,是現代城市的重要標志。這一輪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創建,在科技館建設上,對縣、市、區提出了同樣的要求。工作中,經常碰到家長問我們,通州怎么沒有科技館,只好帶著孩子到上海科技館、常州恐龍園去玩。這些地方的科普場館,還帶動了旅游、服務業的發展。
三、提升通州公眾科學素質的對策建議
一是高度重視,納入重要工作部署。將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納入“十三五”規劃,并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對成員單位和各地年度工作考核,列入文明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內容。從提升地區軟實力角度,像抓科技、人才工作那樣抓公民科學素質提升。深入貫徹“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的指導方針,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和任務,真正做到:有指標,有要求,有考核。
二是實行整體聯動,構建大科普格局。充分發揮區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各成員單位在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工作中的作用。用大協作、大聯合思路,對現有科普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統一規劃,統籌運作,集合社會各方科普資源,按照科學素質工作要求,針對“五大重點人群”,設計組織開展富有成效的主題活動,避免科普資源浪費。強化科普資源整合,充分發揮各級各類科學教育、科普傳播工作者的作用。
三是堅持共建共享,在全區建設一批科普教育陣地。整合依托區、鎮、村三級,以及全區學校、企事業單位有關公共服務平臺、活動陣地設施,集成區各成員單位資源,按照共建共享理念,建設完善一批綜合服務平臺和陣地設施。整合區內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資源,必須保證一定篇幅的欄目、頻道、時段,用于公益宣傳,重點做好社會公德、科學素養和城市形象三方面的宣傳。對各類城市電子屏、宣傳欄、廣告位也要提出相應要求。
四是創新方式方法,大力發展互聯網+科普。探索新形勢下的科學素質工作新機制、新方法,強化科學素質工作的整體成效。堅持以信息化為引領,以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為重點,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客戶端,開展科普傳播。整合健全網絡資源平臺,將區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科普宣傳、教育培訓和服務項目,整合到共享平臺,實現共建共享,互聯互通。
五是積極創造條件,規劃建設區科技館和科技人員活動中心。在“十三五”期間,要結合公共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規劃建設一座符合標準、功能完善、適應需要、面向未來的綜合性或專業性區科技館,以及區科技人員活動中心;在園區、工業集中區和有條件的規模企業建設一批“科技人員之家”,為招才引智、創新創業營造良好條件。努力構建科技、科普、人才三位一體、相得益彰、活力迸發的新格局,為我區全面建成小康、開啟基本現代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
|||
承辦單位: | 主辦: | 科協 | 協辦: | ;科技局; |
答復日期: | 2016-04-26 | |||
答復內容: | 已解決或正在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