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病蟲情報
第八期
南通市通州區植保站 2025年6月11日
水稻秧田病蟲害防治技術意見
當前,水稻即將進入栽插期。在水稻秧田科學施用“送嫁藥”,是一項投入成本低、綜合效益高的綠色防控關鍵措施。此舉立足秧田治理,著眼大田防控,不僅能有效控制秧田期已發生的病蟲害,更能顯著壓低大田前期蟲口基數,推遲病害始發時間,從而達到節省人工成本、減少水稻全生育期農藥用量的目標。各鎮(街道)要高度重視,切實做好宣傳推廣工作,確保這一簡便實用的綠色防控技術措施落實到位,實現秧苗帶藥移栽全覆蓋。
一、發生情況
1、水稻苗瘟:
自水稻秧苗揭膜以來,本區持續陰雨寡照天氣,氣象條件極利于稻葉瘟發生。據氣象部門預報,未來一段時間仍將以陰雨天氣為主。加之連年秸稈還田,田間稻瘟病菌源持續累積且基數充足。同時,主栽水稻品種中感病品種面積大、分布范圍廣。綜合分析上述稻瘟病流行因子,預計今年水稻葉瘟存在偏重流行風險。
6月9日至11日全區已揭膜秧田普查結果顯示:平均病株率為0.072%(幅度0~0.26%),平均病葉率為0.024%(幅度0~0.086%),發病田塊占比達30%。
2、稻飛虱:
根據監測數據,二代灰飛虱成蟲高峰期出現在6月4日至5日,測報燈單燈誘蟲量為341頭。秧田灰飛虱成蟲消長調查顯示,其高峰期在6月6日前后,高峰日畝均蟲量達9.03萬頭,較上年同期減少45.17%。預計二代灰飛虱低齡若蟲高峰期將出現在6月17日前后,總體發生程度輕于上年。
同期,測報燈共誘捕褐飛虱成蟲4頭,始見期為6月5日(2頭)和6月7日(2頭)。6月8日田間調查在秧田發現褐飛虱成蟲1頭,此次秧田見蟲期為近十年最早。
3、一代二化螟:
本區水稻落谷后,據本站佳多測報燈監測數據顯示,已出現兩個明顯的二化螟成蟲羽化高峰期,分別為5月27日至30日及6月3日至7日。同期,自動性誘劑誘蛾系統監測結果表明,石港、十總、平潮監測點亦分別于5月26日至30日、6月3日至6日監測到成蟲羽化高峰。峰期最高單日誘蛾量達92頭,較去年同期增長45%。三個自動性誘監測點累計誘蛾量分別為194頭、259頭、73頭,其中兩個監測點誘蛾量高于上年同期,總體誘蛾量為近五年次高值。
當前監測顯示,部分鄉鎮二化螟發生基數呈現回升態勢,尤其覆膜提前揭除的田塊,著卵量相對偏高,導致移栽后蟲害危害程度加重,局部田塊已出現缺株少穴現象。
二、防治意見
1、防治對象:主治苗葉瘟、稻飛虱、螟蟲,兼治稻薊馬、葉蟬。全面推廣水稻病蟲綠色防控技術,在秧苗移栽前落實紋枯病預防措施。
2、防治適期:水稻移栽前2-3天。
對目前秧田已有苗葉瘟發生的田塊,需立即用藥進行控制,結合送嫁藥再進行防治一次。
3、防治藥劑:防治灰飛虱可選用三氟苯嘧啶或烯啶蟲胺+吡蚜酮,防治二化螟選擇用氯蟲苯甲酰胺或者多殺霉素,防治苗葉瘟選用三環唑或稻瘟酰胺,防治紋枯病可選用噻呋酰胺或嘧菌酯等,用足藥量,每畝兌水30公斤進行噴霧。
三、注意事項:
1、請各鎮(街道)務必做好宣傳指導工作,做到秧苗全面帶藥移栽。
2、施藥結束后,請勿隨意丟棄農藥包裝廢棄物,及時送至指定回收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