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區水稻正大面積進入抽穗揚花期,要把促灌漿、保結實、增粒重作為主攻方向,抓好穗期病蟲害防治、肥水運籌管理和防災減損等田管措施落實,促進增粒增重,實現穩產增產。
一、扎實做好病蟲防控
根據區植保站病蟲情報,結合水稻生育進程,選擇對路藥劑,做好穗頸瘟和穗期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最大限度減少病蟲災害損失。
二、強化水肥運籌管理
水漿管理上,堅持干濕交替、間歇濕潤灌溉,孕穗期和抽穗揚花期須建立淺水層,收割前7~10天斷水,切忌斷水過早,活熟到老;肥料運籌上,可因苗補施粒肥,對長勢較弱、葉色褪淡明顯的田塊,可在抽穗后5~10天內每畝施3~5公斤尿素作為粒肥。
三、嚴格落實“一噴多促”
根據氣象條件和苗情長勢,搶抓“一噴多促”窗口期,落實落細“一噴多促”措施??蓢娛┝姿岫溻洝被崴芊?、中微量元素水溶肥、蕓苔素內酯、噻苯隆、抗旱抗逆制劑等葉面肥和生長調節劑,養根活葉,促進灌漿結實,提高結實率和粒重。
四、積極做好防災減災
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做好防范應對措施,努力減輕因災損失。灌漿期遇15℃以下低溫天氣,可在低溫來臨前灌深水、噴施葉面肥、保溫劑等以減輕對結實率的影響,防止青枯死苗。遇臺風連陰雨,要快速排除積水,減少淹漬時間,降低倒伏風險,可噴施磷酸氫鉀、腐殖酸等葉面肥,護葉養根,促進恢復生長。
(責任編輯:宣穎)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