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潮鎮供稿(史浩辰)“以前跑車只能啃干糧、在駕駛室蜷著歇腳,現在能踏踏實實吃口熱飯、充個電,還能免費沖個澡!”在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平潮鎮九圩港村“司機之家”,貨車司機張師傅一邊喝著熱水,一邊感慨地說道。
九圩港村地處南通西部市郊,位于南通西站15分鐘交通圈內,204國道、寧通高速、沿江公路、滬蘇通鐵路及錫通高速又穿境而過,長期以來,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大量在此流動,以車為家、以路為伴,吃、住、休息等始終是司機師傅們的頭號難題。優化司機的工作條件,不僅關乎司機個人健康,也關乎公共交通安全。為此,平潮鎮堅持黨建引領,精準聚焦司機實際需求,在九圩港村創新打造“司機之家”,通過“黨建+驛站”模式,系統整合服務資源,真正讓奔波在路上的司機推門見“家”,找到歸屬、獲得溫暖。
一、以集成功能打造“小而全”的溫馨驛站
讓貨車司機愿意來、喜歡來、經常來,是平潮鎮推進“司機之家”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走進位于蛟龍路16號的“司機之家”,便捷與溫馨撲面而來。這里雖空間緊湊,卻布局精細,覆蓋了司機日常核心需求:生活保障區配備微波爐、電磁爐、冰箱等廚電,24小時熱水、免費飲用水、應急藥箱、解暑物資一應俱全;休憩充電區設置舒適沙發、空調和多個充電插座,并提供淋浴設施,有效緩解行車疲憊;思想加油站陳列行業讀物和最新日期的報紙雜志,讓司機在休憩中“充電補鈣”,關注社會動向。每一處細節,都體現出對司機工作特性的深度理解與關懷。貨車司機老孟一邊翻看著最新一期汽車雜志,一邊饒有興致地說:“我們跑大車的,出一趟車要十天半個月,以前吃住都在車上,現在不僅有舒適的休息環境、能喝上熱水、洗上熱水澡等,還可以看報看書學習,感覺就像到了家里一樣,很溫馨。”
二、以加溫服務拓展“暖而細”的關懷矩陣
8月一天的中午,網約車司機李師傅剛在南通西站送完乘客,便徑直駛向附近的“司機之家”。他感慨地說:“現在司機之家什么都有——休息、吃飯、充電,特別方便,真的成了我們網約車司機的家。”隨著網約車行業快速發展,司機群體日益龐大,但也面臨著工作強度大、休息場所匱乏、技能培訓不足等現實困境。過去網約車司機在訂單淡季常常空車返回市區,或長時間在高鐵站周邊滯留等待。正是基于這樣的需求,九圩港村“司機之家”不僅為長途奔波的貨車司機提供歇腳之處,更成為本地網約車司機扎根落腳的“溫馨港灣”。
在平潮鎮黨委“暖心服務、暖心陪伴、暖心關懷、暖心守護”的理念指導下,九圩港村不斷延伸“司機之家”服務新就業群體的“觸角”。通過開展普法宣傳與安全培訓,增強司機的權益意識和行車安全;組織健康義診、心理疏導等暖心活動,關注司機身心狀態;建立常態化調研與動態優化機制,定期收集建議、更新服務,確保每一項舉措都實用、貼心、可持續。
三、以機制創新系起“聯而實”的紅色紐帶
“司機之家”遠不止于建設一個服務站點,其背后是建立以黨組織為核心,有效聯動“村黨組織—本土企業—志愿者”的多方共建機制。在這一機制中,平潮鎮黨委指導九圩港村黨總支發揮牽頭抓總作用,統籌協調并明確服務清單與責任分工;南通海森特有限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提供場地與硬件設施支持,為“司機之家”的穩定運營奠定堅實基礎;九圩港村港平聯盟志愿者則常態化參與日常管理、物資補給與服務引導,構建起“司機有呼、服務必應”的快速響應機制。通過組織共建、資源整合與責任共擔,黨建優勢切實轉化為高效能的服務實踐,賦予了“司機之家”持續發展的強大生命力。
從“解決急難愁盼”到“營造溫情港灣”,九圩港村“司機之家”不僅是一個休息站點,更是黨組織凝聚新就業群體、傳遞城市溫度的重要紐帶。它用實實在在的服務增強了司機的歸屬感與幸福感,展現出基層黨建在新業態發展中的引領力與凝聚力。從這里再次出發的,不僅是車輛,更有每一位司機被尊重、被牽掛的溫暖。
